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2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917篇
林业   964篇
农学   1160篇
基础科学   627篇
  1300篇
综合类   3261篇
农作物   603篇
水产渔业   459篇
畜牧兽医   1489篇
园艺   385篇
植物保护   5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GIS是一种对地理环境等方面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加工和呈现的综合工具。利用GIS可以把流感病例的相关数据与气候、环境和社会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模型,找到影响流感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因素,对流感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可视化预警。国内外学者利用GIS在禽流感风险因素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对人感染H7N9流感、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野禽流感风险因素和预测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病毒分布特征的研究,兽医决策辅助应用研究等。这些研究对指导兽医流行病学研究人员将GIS更好地应用于禽流感防控具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4.
引入农业经理人对于改善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合作绩效有重要作用。然而,合作社复杂的决策程序、成员的小散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可能让经理人面临巨大压力。为研究农业经理人压力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关系,利用四川省207位合作社农业经理人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从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2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为代表的挑战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204、0.259,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角色冲突为代表的阻碍性压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76,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的压力维度呈现不同的绩效属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等挑战性压力有助于合作社的绩效的提升,而角色冲突等阻碍性压力则会降低合作社的绩效。因此,从合作社内部制度、外部环境和经理人自身3个方面提出缓解农业经理人压力并改善合作社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红茶菌是以糖茶水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一种功能性茶饮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红茶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全球销售量也呈指数增长。本文重点梳理了红茶菌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共生关系,概括了原料、培养条件和菌种组成对红茶菌发酵的影响,并归纳了红茶菌在抗氧化、抑菌、护肝、提高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方面的保健功能研究。红茶菌生产中,活性大分子的鉴定和形成机制、各菌种的益生效果、发酵罐水平的精准调控、产品稳定性提升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本文展望了红茶菌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红茶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profile the microfloral structure in the intestines of the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after being fed a control die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iets containing Bacillus subtilis E20‐fermented soybean meal (FSBM) or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 isolated from B. subtilis E20‐FSBM (diets designated FSBMD and AMPD, respectively) for 60 days. Metagenomic data showed detection of eight phyla, 20 classes, 40 orders, 68 families and 96 genera. Despit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 evaluation of microbial diversity recorded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Shannon–Weaver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 the AMPD and FSBMD group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diet group. Venn diagrams showed that 58 of th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were shared among the control, FSBMD and AMPD groups, but additional beneficial microbes were only found in the FSBMD and AMPD groups. In addition to the augmenta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 the FSBMD and AMPD groups, the abundance of potential pathogens, Vibrio and Flavobacterium, was lower in the gut of shrimp fed the FSBMD and AMPD. The results clearly suggest that the FSBMD and AMPD have the capability to change the microfloral structure of shrimp intestines and could be used for disease prevention in shrimp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眼肌型(Ⅰ型)及全身型(Ⅱ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尿动力指标的差异,为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测8例眼肌型及15例全身型MG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分析组间尿动力参数差异及组间各指标异常人数构成比差异。结果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眼肌型患者(P0.05);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异常人数比率显著高于眼肌型患者(P0.05),而膀胱收缩力增强人数显著低于眼肌型患者(P0.05);全身型MG患者初始尿意、残余尿量异常比率及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均高于眼肌型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MG患者膀胱收缩增强人数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异常人数显著高于眼肌型,MG病情加重可能会伴发尿动力异常,临床诊疗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为明确中国马鲅科(Polynem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中国7省10个地点马鲅科鱼类3属5种33条COI基因5′端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5属16种41条同源序列,共分析了6属20种马鲅科鱼类DNA条形码。结果显示,20种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9.6%,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9%的22倍;其中14种形成了单系分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和多鳞四指马鲅(E.rhadinum)种间遗传距离(16.0%)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1.2%)的13倍,支持将二者作为2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处理。多鳞四指马鲅种内遗传距离(2.3%)大于2%,形成了2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的分支,分支间遗传距离(4.8%)是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的48倍,表明在中国沿海分布的多鳞四指马鲅有可能存在2个亚种或隐藏种。黑斑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与马达加斯加多指马鲅(P.malagasyensis)外部形态极为相似,种间遗传距离仅为1.0%,且在分子系统树上镶嵌混杂为一支,仅根据分子数据结果,推测二者可能为同一物种;但由于没有可检视的标本,也不能排除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中形态鉴定出错的可能。马伦氏多指马鲅(P.mullani)与七丝指马鲅(Filimanus heptadactylus)也混为1支,分支内遗传距离仅为0.1%;如果不是GenBank序列种名注释出错,则二者应为同一物种。GenBank序列中来源于北部湾的六丝多指马鲅(P.sexfilis),则可能是黑斑多指马鲅的错误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